欢迎访问吉安渼陂古村官方网站!

中文版        英文版

©2018  吉安市文陂旅游发展有限公司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 网站建设:中企动力 南昌   备案号:赣ICP备18011958号-1 后台管理
 

庐陵文化走笔之 渼陂赏“辇”

浏览量
 
庐陵文化走笔之
渼陂赏“辇”
渼陂,中国历史文化名村,位于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文陂镇。
 
    走进渼陂,宛如徜徉于璀璨的明清建筑及雕刻艺术的博物馆。这里,分布着367幢古色古香的明清建筑,村头的“永慕堂”最为恢宏壮丽。
    其占地1220多平方米,门廊中两根巨大的石柱撑起屋檐,展开的两扇檐翼层层格格凌空欲飞,门口两尊石狮巨目圆睁威猛无比。
    步入三进的祠堂,只见三十七根石柱昂扬挺立,每根柱上均雕刻俊雅楹联,皆包含“永慕”二字,教人勤勉、求学、良善、奋进。
(图片来源:国家地理中文网)
 
    穿行于店铺林立的百年老街,油亮的鹅卵石混合青石砌成的巷道蜿蜒蛇行。拐过旁侧的逼仄小巷,我看见节寿堂、孝友堂、求志堂、启公祠等15个房祠和家祠,均美轮美奂,别具一格;漫步在典雅幽静的明新书院、敬德书院,感受悠远厚重的书香沁入心田。
    踱入古宅,雕刻图文随处可见。格言古训,山水风光、历史典故等等,可谓包罗万象。令人惊叹的是“求志堂”天花板上镌刻的百少图及百老图。童叟形态各异,表情不一,惟妙惟肖。
    这样深厚邃远的人文,如此辉煌灿烂的艺术,是对古村的莫大“赏脸”。而古村回报给我这位普通游客的礼物,是另一种形式的“赏辇”。
   “辇”为何物?乃渼陂流传数百年的特有民俗——彩辇,由明清时期家盈万金、乐善好施的梁氏儒商倡导兴起。
    盛大的游彩辇活动仪式繁杂庄重。先从永慕堂里请出大神,经挑选的数名七八岁或十来岁的健壮小男孩、秀气小女孩洗浴后,精心化妆着彩装,然后齐刷刷跪拜神灵,再由专人引领去装彩辇。
    彩辇的底座形如米斗,上小下大,可容纳数人,底座中心由一根大柱子支撑。咚咚的锣鼓声,噼哩啪啦的鞭炮声响起来了,各种彩旗、牌匾依次被盛装村民举过头顶,铿锵走过之后,牢牢固定于彩辇架上的小男孩与小女孩开始其“空中走秀”。
 
    这些神态严肃,形如木偶的小孩,按照当地历史文化名人文天祥、胡铨、胡广,古典文学名著《西游记》中唐僧师徒以及乡间农夫、渔民、书生、官员、书童等人物为原型,身着特色装束的艳丽服装,端坐于3米多高、循环转动的木架上,组成4个彩辇方阵即兴表演。这些可爱的小演员,在各种民间乐器“呜啦呜啦”的伴奏下,由32名农村壮汉抬着游走。 
   小演员的动作简单,也就摇摇折扇,甩甩书本、晃晃棍棒而己,但需要相当的胆量,其居高临下的姿态神气得很,引来底下的孩童眼睛发亮羡慕不已。有两位分别装扮成贾宝玉、林黛玉模样的俊美男孩女孩,显然缺乏相应年龄段的悟性及情感表达,彼此默然对视,没一丁点含情脉脉暗送秋波的意味,倒像是吵过一架,紧闭小嘴,板着脸孔,让周围频繁拍照的游客忍俊不禁。
   两位小孩遂更加尴尬,可瞅见其眉角微皱额上沁出微汗。但又不能仓促下辇,更不可叫骂,只得微闭双目作养神状,余光却迅捷地扫视游客;抑或眸光游离,投向远处的山峦溪流、田野阡陌,让尴尬消融于绿水青山中。
   渼陂其实在对我 “赏辇”之时,对村里的下一代也着实“赏了一回脸”。假以时日,某些参与过彩辇表演的小孩金榜题名、事业有成、荣归故里时,他(她)们一定会快乐地忆起自己绑定在辇架上悠然旋转恣情表演的情形。那时候啊,四周是锣鼓震天、众目仰视,笑声掌声喝彩声如霹雳响……
 
曾绯龙
男,汉族,70后作家。做过中小学教师,担任过县委外宣办主任、县委宣传部副部长、县文联主席、乡党委书记、市作协主席等职,现担任吉安市文联副主席。
在《人民日报》《散文选刊》《文艺报》《海燕》《光明日报》《草地》《羊城晚报》《阅读》《江西日报》《星火》《创作评谭》《井冈山报》《凉山文学》《西藏文学》《中国艺术报》《长沙晚报》《雨花》《辽河》《中国青年》《光华时报》《中国文物报》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00多万字。
主编《永新红色历程》等书籍,出版《大珠小珠》《庐陵映象》等书籍,策划并编撰了《迁徙——献给峡江水利枢纽移民安置工程》《千年荣耀——庐陵文化精粹》《庐陵书院》《庐陵状元》《品读井冈山》等书籍。为中国散文学会、中国民俗摄影协会、中国民协以及江西省作家协会的会员。有散文获得全国微散文大赛三等奖、江西省报纸副刊好作品一等奖等文学奖项。曾获吉安市首届十佳青年新闻工作标兵、全国优秀文艺志愿者、全国第三届“书香之家”等荣誉称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