渼陂古村建筑众多,共有582栋,以明清建筑为主,错落有致,分布自然。
在以前祠堂的划分是很严密的。大致可分为:宗祠、总分支祠、分支祠、家支祠。保存完好的宗祠一直是我村村落布局的画龙点睛之作。其中梁氏宗祠永慕堂为宗祠文化的杰出代表。
除永慕堂这个总祠堂外,还有四个分支祠一洪庆堂、求志堂、节寿堂、孝友堂和十多个家祠。牌坊也是我村特色之一。现存牌坊四处,可分为三类:一类为真正意义上的牌坊。如节孝祠,这一处是圣旨牌坊。上面写了“圣旨”两个字,上面的门是开着的。所以明次间均填有砖石而不开门,仅在明间隐现拱门状,它上面所题的是“冰清玉洁“,表明她一生守身如玉。
第二类为牌坊式照壁--“多留余地”,意在告诫后人做人做事要适可而止,留有余地。
第三类为牌楼式门的古槐第牌坊。这是一个纪念性的建筑。纪念先人从北方迁徙过来。
“义仓”是光绪四年九月七十六都公建,属庐陵纯化七十六都慈善建筑,是当时开仓济贫的地方。
渼陂古村建筑风格多样,古村还有一座中西合璧的小教堂。一般而言,只有人气旺盛时才有传教士在教堂里传教。从这座小教堂也可反映当时的渼陂是何等的繁华。
古街全长900米,建于明朝,是商业文化的典型代表。古街保存得十分完整,保存最为完整的大概有600多米,古街现保存完好的店铺有108家。
古村还有一座万寿宫,无论规模、形式在江南乡村都是首屈一指的。宫内设有赌场、夜市、戏台等等,是当时人们休闲娱乐的地方。每当夜幕降临,街上路灯通宵达旦,人如潮涌。常有戏班登台演出,好一派兴旺发达景象。万寿宫前院两则拱门上“天不夜”“月常明”是当时陂头街真实的写照,享有“小南京”的美称。
渼陂古村有4个书院:养源书院、敬德书院、明新书院、文昌阁书院,古称“序塾”,指的是办学的地方。一个村庄有4个书院。可表明此地对教育的重视程度。养源书院是其中的一个,它又名地藏阁,是当时渼陂古村最古老的建筑之一,也是当时最好的书院。
土地革命时期,敬德书院曾是江西苏维埃总工会旧址。


